
1、首先是画一个期望的形状,这个形状也是任意的。只要看起来像你想做的效果就行了。这个步骤也是要用路径来作。便于以后的修改。无论任何时候,路径的填充都要比选区填充的要好。目前笔者的这个形状就是椭圆形修改而来的。

2、看一下大概的路径。

3、然后将刚画好的部分复制一层,填充成黑色,再将它合并到一个空层中。删除路径属性,便于用橡皮工具擦除过渡的阴影。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将刚完成的形状的大体走向描绘出来,之前的上色教程有说过,阴影和光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的重要手段。有点类似素描的“上调子”。


5、调整透明度17% 让阴影更加自然一些。可以看到,球体的走向这时候就能够看出一些了。

6、把这个步骤再做一次,但这次保留下半圆部分的阴影,因为球体的下半部分阴影会更加深一些,并向上移动几个像素,露出一个白边。这样也有助于描述立体感。

7、然后描绘一些物体表面的走向,将刚才的路径复制一个,然后只要修改左边和上边两个节点的控制柄长度,就可以做到这个形状。


9、和之前一样的方法,用橡皮擦出阴影的部分。可以看到会出现凹凸的效果。

10、再进行一次上面的步骤,做出另一个相同的部分,效果看下面。

11、现在用路径画出一个内部的核心。下面是大概的路径。


13、同时增加一个inner glow设置如下图:

上面步骤结束之后,再次复制一个最底层的路径,整体缩小一点,调整路径如图,让它感觉包含在其中,同时给外围一点厚度。
14、下面这个步骤是描绘物体中心的形态,全部通过图层效果完成,步骤比较多。大家最好仔细看清楚最后的效果,注意设置参数。再自己尝试调整。

15、同样的,17%原色透明,inner glow效果,设置:

这个步骤的效果:


效果如下图:

18、再加入一个Gradient overlay,增加一个过渡,让画面看起来不会那么平。上方用白色覆盖,其他透明。这个步骤可能需要大家自己尝试一下,因为过渡色的初始位置和过渡颜色都不一样。笔者的具体设置如图:

当前效果:

19、最后再加入一个Color overlay,因为目前看起来颜色不够鲜明。具体设置如下图:


21、各位审好了咱就继续了。这里笔者觉得需要一个光晕,因为发现右边的部分缺少一些光的描述。于是填充一个选区白色。

22、然后加入一个Gaussian Blur,参事调整到下图这样子。不用太大。然后用橡皮再稍微擦擦,修一下。

23、用路径画一个高光的部分。形状差不多就行了,主要是跟着主题的形状走。


25、然后再画另一个:

26、嗯~还有一个,这几个的设置完全一样。形状也是任意的,大家跟着感觉走就好了,自己觉得好看的形状。反正就是让里面有东西的感觉。

27、又要用到最底层的路径了,复制一层,然后指定一个颜色,这里要注意看下效果图,然后想想他在图层中的位置。


29、指定一个层叠效果Color Burn,这样可以让后面的阴影看起来不是全灰色的,因为笔者需要他们和当前的颜色呼应起来。

30、这时候需要在看一下整体画面,感觉哪里要添加一些颜色的。笔者在这时候为画面上选区的两个部分添加了一点颜色。效果如图。这一步还是看大家的感觉,不是必须的。

31、目前的主题部分已经基本绘制完成了。效果图如下。需要整理一下层之间的关系。后面要描绘的将是其他部分的元素。最好将当前的所有层汇总一下。避免图层太混乱。


33、依然是复制一层出来,因为这个路径后面可以再利用。然后建立一个新层,将它和路径层合并,在用橡皮擦除不需要的部分,让它看起来柔和一些。

34、重复上面的步骤,画出另一个。这个部分的形态也是任意的。只要看起来好看就行了。

35、再做一个:


37、现在来做的是折射的光效果。整体复制一层整个形体,将它进行拉伸到差不多倒影的位置:

38、调整层叠效果 overlay:

39、用橡皮擦去一部分:


45、最终效果:
